图为炼油厂连续重整车间职工在加氢裂化装置巡检。 (记者 郭光军 摄)
氢气提高负荷之后,二化加大了管线监测的频次和范围,由原来的每四个月调整为一个月,原有的39条增加为43条,确保安全高负荷保供。 (特约记者 杨涛 摄)
题记:11月26日,在齐鲁石化近期工作会议上,凌逸群总经理谈优化增效时说:前期我们对氢气系统进行了一些优化,每年增效上亿元;对乙烯开工锅炉燃料进行了一些优化,每年降低成本6000万元。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我们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在效益上大有文章可做,大有可为。
11月25日,炼油厂第一制氢装置停运,开始单套制氢装置供氢的试运行。自10月26日以来,第二化肥厂氢气产量基本稳定在每小时53000立方以上,比优化项目启动以前的1-10月份平均值提高了6000余立方。
12月2日,炼油厂副厂长孙冠嵩高兴地对记者说:“停一套制氢装置,炼油能耗物耗大幅度降低,二化多产氢气每吨有4000元的边际利润,这是双赢、多赢的举措。这只是优化的第一步,后续优化措施正在跟进,到那时,炼油厂高负荷生产也能经济实惠地用氢气了。这样的事只有搭建起全公司整体优化的平台,才可以做到!”
今年4月26日开始执行国家柴油质量升级的新标准,炼油用氢量大增;与此同时,公司优化产品结构氯碱厂离子膜装置停产,又少了每小时7000方氢气供应,导致炼油厂生产用氢气量不足,只好启用两套制氢装置同时低负荷运行,导致产能浪费、能耗物耗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炼油板块的经济效益。
在10月13日齐鲁石化生产经营优化启动会上,氢气优化被当作最重要的课题深入研究,凌逸群总经理说:“今天能把氢气优化的思路搞清楚,这个会就没有白开!”
定调子:氢气大平衡,把所有资源可丁可卯用起来
10月13日的优化会上,关于氢气优化的讨论持续了一个小时。
生产管理处处长刘训书介绍了当时全公司生产系统氢气平衡情况。涉及用氢大户炼油厂、产氢大户第二化肥厂、副产氢气的烯烃厂和塑料厂。所有耗氢点、产氢点,以及各装置所有含氢尾气送燃料气的含氢量和总量。一路算下来,炼油厂高负荷生产状态下单开一台制氢装置的话,所需氢气总量有每小时7000立方缺口。他说:“二化正在进行氢气提量实验,再提一提,理论上能刚刚够用,生产操作上没有任何弹性,不允许生产有波动。”
凌逸群说:“弹性大了当然舒服,管生产的能吃饭吃得香、睡觉睡得稳,可丁可卯把资源利用起来才叫平衡,才能出最大效益!”
最后,公司副总经理韩峰拿到将令,开始排兵布阵:“下周用最短的时间到相关各生产厂干三件事:一是摸清产氢来源,用好氢气不浪费;二是摸清用氢装置的用量,能省则省不过量;三是把粗氢尾氢尽可能回收,转化为高品质氢气。生产管理处还要每天做好氢气平衡,争取尽快具备条件让炼油厂停下一套制氢装置。”
二化:氢气提量的思路,从国庆节开始
10月1日,在第二化肥厂早调度会上,厂长宋洪澎提出了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路:炼油厂急需低成本氢气缓解能耗、物耗压力,提高装置效益;第二化肥厂丁辛醇等产品进入市场低谷,唯有氢气属于高附加值产品。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提高氢气产量,既为公司整体效益做贡献,又提高本厂的经济效益。
国庆七天长假,副厂长许桂忠带领生产技术处的骨干们一遍遍查看工艺设计包、梳理相关参数,一遍遍核算厂内物料平衡,开会讨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氢气产量的具体措施,制定可行性方案。
10月8日上午8:30,许桂忠带着厂里的技术团队,在气体联合车间召开提高氢气产量现场专题会,最后确定:平衡低温甲醇洗装置的循环量,使其在负荷调整时工况稳定。加强气化炉的监控调节,确保产气质量的稳定。加强对变换催化剂各温度的调节,确保催化剂不超温、出口气不带水等具体措施。8日下午,气体联合装置调整参数的工艺指令开始执行。
12月3日,在气体联合装置现场,车间主任孙传宝介绍:从10月底到现在,我们装置处于130%的高负荷生产状态,小时氢气产量平均值达到53000立方。这是从装置开工以来从没有过的高负荷。刚开始调整时,车间技术骨干加班加点,有的连续几天没有离开装置。一线操作工当班8个小时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监盘操作,下零点交班时他们跟我开玩笑,说:“孙主任你看,我们盯盘盯得单眼皮都变成双眼皮了!”
当时不到上午9:30,记者提出采访操作平稳高产班组的班组长。孙传宝说:我们的三好班组工艺二班刚下零点,这个点应该刚到家还没睡着,给班长贾春海打个电话吧。电话打过去,铃响得太久,隐隐约约,听到是沉睡中被叫醒的声音。记者连忙向孙传宝摆手制止,心里满是歉意:这得多累,才能以这样的速度入梦乡啊!
炼油厂:得到支持,自己更需努力
面对4月份以来两套制氢装置同时运行,造成装置能耗、氢收、综商等关键经济技术指标超标的情况,炼油厂一直在千方百计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无奈本厂调节手段有限。厂长王玉亮通过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等渠道,向公司反映, 这个问题。
10月13日,公司氢气大平衡优化项目确立,各厂迅速行动起来,有了大环境的支持,炼油厂也加快了自身优化的步伐。
他们每周召开优化工作会议,研究措施,狠抓落实。采取脱戊烷油直调汽油,并采取工艺手段对富余的脱戊烷油进行脱苯,解决制约连续重整装置高负荷生产的瓶颈问题。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将杂质含量多的气柜气回收至重油加氢脱硫塔,增大富氢瓦斯回收量,每小时增产氢气1500立方米。在兄弟厂的支持下,11月下旬,炼油厂具备了在当时生产负荷下,第二制氢装置单独运行的条件。11月25日,第一制氢装置停工。
孙冠嵩介绍说:停一套制氢装置,氢气管网调节余地变小,需要各生产装置更精心操作、卡边操作。连续重整、制氢装置等相关车间一线员工加大巡检力度和对隐患的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处理中变反应器入口温度高的隐患;对关键设备废锅换热能力不足的问题,采取加喷淋的措施保证其正常运行。仪表、设备专业人员也加强对装置的维护,发现问题快速处理。在优化工作中,炼油厂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作的精细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关键点:全公司一盘棋,统筹配合,协作共赢
为了全面推进氢气优化项目,公司副总经理韩峰数次到炼油、二化、烯烃等生产厂,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生产管理处每天跟踪氢气平衡,协调烯烃、塑料等厂平稳操作,维护好氢气管网压力。炼油厂技术团队四次到二化,沟通双方设备工艺情况,共同研究跨厂合作的优化方案,对接优化流程。物装中心快速反应,提高订货效率,支持优化项目落实。烯烃厂全力增产副产品氢气,将芳烃装置两股富氢尾气回收,通过流程改造并入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将氢气产量提高到每小时17000余立方。
公司生产管理处副处长张琰告诉记者:到目前,氢气优化项目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下一步,第二化肥厂每小时6000余立方的变换气作为氢气原料引进炼油厂的优化措施正在准备中,12月中旬将开始施工建设,预计明年三月份可建成投产,到时将有每小时4000余立方的氢气增量,完全能够满足一套制氢装置运行状态下,炼油厂高负荷生产的需求。
12月3日下午,在公司第八次优化会议上,凌逸群同志安排公司副总经理孙振光牵头做好第二化肥厂产品后路的调整工作。他说:水煤浆制氢是个非常大的课题,廉价的水煤浆氢气供给炼油,会产生很可观的效益。公司科技处跟二化要积极工作,拿出详细的方案,把产品后路的灵活性打开。
优化无止境,氢气大平衡大优化,正走在路上。